“派大星”又雙叒叕上熱搜啦!!!
圖/堆糖·無關風月我愿你好
上一次 “派大星”刷爆網絡還是因為膠州灣牡蠣、蛤仔底播海區海星泛濫。海星喜食雙殼貝類,據統計,此次泛濫導致漁民經濟損失約1億元,當地漁民采取人工采集等方式捕殺海星約有45萬斤。
被漁民撈起的海星(圖/澎湃新聞)
但這次的“派大星”上熱搜并非是因為什么“壞事”,恰恰相反,是好事。
3月19日,全球權威海洋生物學數據庫《世界海洋生物目錄》發布了2020年度“十大海洋新物種”名單。
由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、上海交通大學、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科學家團隊發表的深海海星新物種Astrolirus patricki Zhang Zhou, Xiao &Wang, 2020 入選了2020年度“十大海洋新物種”名單,這是中國大陸科學家命名并發表的海洋生物物種首次入選該名單。
根據林奈老爺子的“雙名法”命名規則,Astrolirus(背板海星)是該物種的屬名,patricki(“派大星”)是其種名。(已經忘記“雙名法”的朋友們請翻開生物學課本或者問一下萬能的搜索引擎)
這個新物種——“派大星”背板海星,隸屬于棘皮動物門-海星綱-項鏈海星目,而在膠州灣泛濫成災的則是棘皮動物門-海星綱-鉗刺目的多棘海盤車(Asterias amurensis),這兩種海星是不同的物種哦!
兩種海星對比
“派大星”背板海星 圖/世界海洋生物目錄
多棘海盤車 圖/維基百科
據該物種命名者介紹,“派大星”背板海星具有7只細長的腕,而身體中心的體盤卻非常小,整個身體除了骨板幾乎沒有什么肉,瘦骨嶙峋的樣子與動畫片里珠圓玉潤的派大星剛好是兩個極端。
“派大星”背板海星與深海海綿(圖/人民網)
但目前所發現的“派大星”背板海星所有標本全部都棲息于海綿之上,仿佛就像動畫片里的派大星和海綿寶寶一樣,是一對難舍難分的“鐵哥們”,這個生活習性也就成就了該物種的命名。
圖/網絡
項鏈海星目是一類僅分布在深海的海星,它們廣布于全球大洋暗無天日的深海中,從未被世人所熟知。隨著我國深海科考、深潛技術的發展,這一類獨特的深海海星的神秘面紗正慢慢被揭開。
“派大星”背板海星的命名者是海洋二所、上海交大聯合培養的“90后”博士研究生張睿妍,近年來,在自然資源部海洋生態系統動力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春生指導下,針對“派大星”背板海星開展了相關研究。
張睿妍與“蛟龍號”載人深潛器(圖/人民網)
我們堅信,在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員的付出上,中國的海洋科學研究能有越來越多的驚人成果,在國際上,將有越來越多的“中國聲音”。
據悉,每年3月19日是“國際分類學家感謝日”。主辦方選擇在這一天發布“十大海洋新物種”名單,旨在感謝分類學家對海洋生物研究領域的貢獻,肯定分類學研究在促進自然科學研究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。
本文資料來源:科技日報、中國自然資源報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