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找到是哪個地方堵住了嗎?”
“下一步是拆flooding cap(注水帽)裝‘跨接管’了。”
“我們現在的計劃比原計劃推遲了有12個小時了。”
施工作業船上,一句句明確的指令有條不紊地傳出。
在海洋油氣工程領域,有一位敢想敢干、善作善成的“女將”,她就是“深海一號”項目組深水管纜部經理、工程領域唯一“女帥”侯靜。
束起短發、干練颯爽、知性雋秀的侯靜,既有天府之國的“靈性”,更有工程人員的“理性”。從技術、進度、安全、質量等各個環節把控深水管纜施工作業。
2021年6月25日,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向全國、全世界莊重宣布了“深海一號”大氣田投產。
“拼搏到感動自己,努力到竭盡全力”。侯靜在“深海一號”項目的種種挑戰中,度過了一生中最難忘的1212天。
“如果大家都能做到,那我肯定也能。”
侯靜毗鄰四川寶珠寺水電站長大,在她的記憶里,充滿了嘉陵江畔機器的轟鳴、建設者往來不絕的熱鬧,一個家庭隨著項目建設遷徙、一個項目動輒投入十多年的人生節奏,侯靜并不陌生。
1998年,侯靜學成北上入職中海油生產研究中心(現研究總院),成為一名繪圖員。她將那段最初的職場時光歸納為瘋狂輸入,“就是跟著師傅不停地畫圖、計算、看書,兩公分厚的設計文件、程序使用手冊一本接著一本。”
工作第三年,開始專注海管設計工作的侯靜,第一次出海,第一次坐吊籠。“如果我不坐吊籠,那我只能在船上待著。”可能那一刻就迎來一個想法上的轉折點——“如果大家都能做到,那我肯定也能。”
因為工作原因,侯靜時常與家人聚少離多。這幾年在項目組工作,讓“常回家看看”這個愿望變成了奢望。2021年春節,侯靜再一次接到隨船出航施工的通知。沒有多余的話語,她背起行囊,與父母告別,卻也再一次食言了在家過年的承諾。
“前幾天你匆忙走了,雖然春節還沒到,我們卻覺得這個春節就已經過完了。出去了注意安全,好好工作,就別惦記家里了。”
“嗯,有時間我回去看您”
很多人想象不到一個女性從事海洋工程這個行業所面臨的種種挑戰。但侯靜認為,正是女性的堅韌、細心與柔和,讓她在這座深海中的“鋼鐵之城”上砥礪前行。
“專業自信在一次次被打破后,又一次次建立。”
憑借在荔灣3-1項目中積累的深水項目經驗,2015年初,侯靜加入“深海一號”超深水大氣田前期研究項目組,作為團隊成員承擔起我國首個自營超深水項目的自主研發設計工作。
為了能夠滿足“深海一號”能源站“30年不回塢”的高質量設計標準,她和團隊成員開始研究能源站配套的鋼懸鏈立管。最初,購買是最簡單的路。然而在進行技術性談判時,雙方就仲裁地的選擇產生了分歧,且對方態度強硬。侯靜至今還記得他們在沒有中標時放過的狠話:“你們沒有選擇我們,咱們拭目以待!”。
“專業自信就是在這樣一次次被打破后,又一次次建立起來的。”2019年夏天的一個晚上,侯靜第一次提出鋼懸鏈立管國產化的可能。
是否可以采用國產化替代方案、擺脫國外廠家控制?國產化的想法一經產生,侯靜便開始著手研究管材的力學性能指標,分析影響鋼懸鏈立管疲勞的因素,研判國內各個鋼管廠家的綜合能力。在論證了管材國產化的技術可行性并系統地制定了國產化方案后,她向項目組鄭重地提出建議:在“深海一號”項目中采用國產鋼懸鏈立管管材。朝著這一目標,侯靜和團隊與國內供貨商對管材進行了一年的聯合研究、分析和試制,終于研制出符合要求、各項性能指標均優于進口管材的鋼管。國產鋼懸鏈立管在“深海一號”成功應用,節省費用約2000萬,擺脫了這一技術領域對進口材料的依賴,大大提高了我們的國際競爭力。侯靜自信地說:“外國人能行的,我們中國人更能行”。
這一次,專業自信沒有被打破。
“再好一點,再快一點,再完美一點”
2020年陵水項目的海管鋪設正式拉開序幕。回顧無數個攻堅克難的日日夜夜,支撐侯靜前行的永遠是那句,“再好一點,再快一點,再完美一點……”
面對時間緊、任務重、難度大的作業任務,從設計到建造,再到海上安裝,侯靜都在全速奔跑,力求做的再好一點。
由于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,參與海上作業的鋪管船遲遲無法到位,導致原計劃3月開始的海上鋪管,一直推遲到5月份才正式開始。
“快一點,再快一點!”在南海,一場特殊的“比賽”正在進行。
“侯靜,耽誤的2個月工期,你能趕回來嗎?”項目組領導焦急地詢問。2個月時間,看似不長,但由于海上作業受天氣影響非常大,如果搶不回來工期,“深海一號”的“6.25”投產勢必將無法保證。
為此侯靜侯靜對“海洋石油201”鋪管船做了大量的調研工作,經過詳盡的調研和優化工作,她信心滿滿的立下了軍令狀:“雖然比計劃晚2個月開工,可我有信心搶回來,我想我們可能還能干的再快一點。”
海上作業高峰期時,集中了國內外12艘作業船,相互之間交叉沖突不斷。不管多么復雜的情況,侯靜總是能給出完美的解決方案。“能給出解決方案,主要是得益于多年的習慣——每天做工作筆記,記錄各種事情解決的方法。隨時總結經驗教訓,這樣就能更遠、更準的預判。”侯靜輕輕的解釋道。她的辦公桌上鋪著筆記本、文具和一沓厚厚的“姐姐工作日歷”,上面分區手抄著各種參數、時間軸、簡圖和日報關鍵事項,日歷格子里擠著米粒大的字,那是海域里各作業船舶的當日動態。
“我們的最大作業水深超過1500米,都是使用水下機器人ROV遙控作業,每項工作都必須保證一次成功。細節決定成敗,所以必須細化每個施工步驟,必須做的再完美一點。”這也是侯靜多年的堅持與堅守。
充分考慮制約作業效率的影響因素,優化節點防腐施工工藝,創新性采用了插入式重力錨和海管起始端自由懸垂下放的鋪設方法。鋪設方案優化的同時,開展競賽式作業。最終,作業團隊創造了單日最大4.02公里的鋪設記錄,累計節約83.8個船天,實現令人驚嘆的“中國速度”。
看著施工作業提前完成,侯靜高興的說,“‘再好一點,再快一點,再完美一點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,不管有多大困難,我們都要想辦法解決,全力保障投產!”
“有侯姐在,大家覺得很安心”
“侯姐,在她身上她可以管一切。”與侯靜共事的項目組浮體工程師馮曉寧說道,“她是船管部、船控部、管控部……”
“有侯姐在,就覺得安心”。
2020年國慶中秋雙節,侯靜和團隊成員正在海上遭遇“至暗時刻”。
2020年9月29日7時許,在崖城至香港外輸天然氣海底管道進行帶壓開孔作業時,對講機突然傳來:“侯姐,開孔機內壓力無法泄壓,開孔機無法拆除。”此時所有人員都十分緊張,因為大家都知道開孔機無法泄壓,意味著開孔處閥門可能失效,這將會導致崖城到香港的輸氣管道泄漏,將無法繼續向香港供氣,直接損失將達1億美金以上,造成的社會影響和維修成本更是無法估量。
在這緊要關頭,侯靜在船上立下軍令狀“一定要趕在臺風到來之前恢復閥門功能”。
“馬上啟動應急預案”,此時,侯靜冷靜指揮,在檢查完開孔機密封狀態、確保崖城管道安全后,開始逐一梳理作業過程,并與陸地模擬實驗進行對比。
“在開孔前每個步驟均按要求進行了試驗,結果都是合格的,每個環節都與陸地測試步驟無誤而且規范,為什么會出現這個結果?”帶著疑問和期盼,在現場采用增加背壓、反復開關閥門、快速泄壓等方法反復嘗試,終于在10月4日,閥門功能恢復,完成開孔機和主管線的隔離。
正當一切變好的時候,天氣預報6號海上將會開始起風,臺風過境前的海況越來越不平靜,他們干一會兒停一會兒,“要保證崖城管道的安全,我們必須在撤離避風前完成第二個球閥的安裝,確保實現雙隔離”,侯靜對潛水員下達了命令,并對后續作業工序進行優化,前后經過80多個小時的嘗試,終于在6號清晨完成了全部作業,船舶順利撤離。
“平時只要半個小時就能收上來的潛鐘,那天用了一個半小時。等我們撤的時候,現場已經是9級風。”海浪不斷地拍打著甲板,可侯靜依然堅定地站著,直到看見潛鐘安全回收,才安心返艙。
“到現在我還清楚的記得,關閥的手柄轉了830圈,在陣風42節的海況下,每一圈都覺得那么漫長。”驚心動魄的8天,侯靜瘦了14斤。
七年磨一劍,今朝試鋒芒!能力用汗水積蓄,成功用歡笑點綴。時間不會辜負奮斗者的每一滴汗水,所有的努力都是在為更好的未來筑基。
深海曾讓人類望而卻步,如今因為有像侯靜這樣的一群人,不再神秘莫測。他們鼓起勇氣的風帆,迎著風浪立于潮頭。立足平凡崗位,腳踏實地、埋頭苦干,為同一份成就歡欣,被同一種精神感染,為同一個目標堅持。
在海洋強國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逐夢路上,在實現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國產化的征程船上,侯靜不負初心!雖艱辛,但堅持,縱磨難,仍不悔!緣起深海藍,亮劍無聲處,在技術壟斷所帶來的各種卡脖子問題上發出“中國聲音”,因為在總書記的中國夢里,一直惦念著那一抹深海藍!